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正文

    获奖教师专访 | 外国语学院丰海利老师荣获省级“三进”示范课程立项

    2023-11-07 14:53

    获奖教师专访


    在海南省教育厅2023年“三进”课程培育建设项目中,我们外院丰海利老师申报的课程——“综合英语”获批省级“三进”示范课程。

    丰海利老师接受学院专访

    个人简介

      丰海利,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主任,硕士,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曾先后于2010年和2019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南安普顿大学访学,现为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语言、文学与翻译学院话语分析方向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话语分析。主讲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语言学导论等课程,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校级英语类技能大赛并获奖。已出版著作3部,参编教材3部,曾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各类课题多项,发表核心和省级论文20余篇。曾多次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十佳”、“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2018年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海南赛区英语专业组三等奖、琼台师范学院2021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和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

    注重点滴日常

    积累造就成功

    “我觉得所取得的荣誉和自己平时在教学上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要做好教学设计,平时的课堂教学很重要。”谈到获奖感受,丰老师说想要取得成绩,就要愿意付出努力。“记得2018年在海南大学参加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比赛要求参赛教师不能携带任何资料,现场抽取一篇文章,在半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然后进行现场说课。我觉得如果教师平时没有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没有注重课堂教学的经验积累,是很有挑战性的。”比赛准备的时间很短,留下的思考却很多,成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就像建造一座高楼大厦,每片砖瓦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整座建筑。同理,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取得最终成功的要素和基石。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成功的获取,无不源于日常的努力和拼搏。

    丰海利老师2018年的赛场留影

    积力之所举

    则无不胜也

    录课视频截图

    这次省级“三进”示范课程的申报通知下达到外院后,林勇副院长召集英语专业有条件申报的课程负责人开了一个短会。根据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建议,经过集体研讨,最终决定选择“综合英语”课程申报“三进”示范课。在准备申报书的过程中,丰海利老师与课程组彭晓妍老师商定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英语读写教程》的教学内容与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接,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教学设计。“我们借了学生的《英语读写教程》教材,探讨了以往“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做法、如何将两本教材的单元主题进行一一对接及建设“三进”示范课程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为申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条件。结合课程建设前期成果,丰海利老师顺利完成了申报书的撰写、佐证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工作。在提交之前,丰海利老师又根据林副院长的意见做了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了项目的申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院领导的严格把关和课程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综合英语”课程在项目评审获得专家一致认可,获得省级“三进”示范课程立项。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谈及“综合英语”课程的建设,丰老师重点提到了“三进”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众所周知,有些英语经典教材的选材多源自西方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学生耳濡目染,难免会对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认同甚至向往。这种情况下,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在“综合英语”日常教学中,任课教师都会根据单元主题、结合文章内容深挖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渗透思政教育。例如我们在讲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文章(My stroke of luck, The chaser),我们会引入一些名人名言、TED演讲等资料,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爱情和婚姻的真谛;如果建设“三进”示范课程的话,那么结合“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英语读写教程》中的The mission of Chinese youths,我们就可以探讨小爱和大爱,男女之间的爱和对家国的爱(家国情怀)。”如此,将中国主流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和风细雨地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们明白,学习英语并非只为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贡献力量,最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同频共振,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促进其全面发展。

    丰海利老师的课堂

    她希望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思考,更加关注人生价值、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

    学不可以已

    丰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已有15年的工作经历。她提到刚入职时传帮带的梁玉老师曾告诉她,“年轻人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这一教诲深深地触动了丰老师,她牢记于心,并一直以此为准则做人做事。对于青年教师应如何发展自己,丰老师强调,“青年教师必须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多向前辈、同行请教,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断追求进步。”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和讲座活动,积极参与并支持学院的各项教学和行政工作,“不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多做事、多参与,才能学得多、成长得快,要抓住一切让自己成长起来的机会,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底色。”

    谈到职业发展方向,这位教师强调制定规划非常重要。她认为,青年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逐步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时代在变化,教学理念也在随之变化,优秀教师需要不断迎合发展大趋势,不可固步自封。”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在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五年的成长成才问题。在不断造就自己的同时,努力成就学生,如此英语教师就可以为国家的英语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如井水,若不及时更新就会变质、发臭。让知识之井保持清澈的最好办法是让知识之泉不断流动、更新,不停止学习才能使人生的井水甘甜可口。成长,是教师的生命底色。


    不要有畏难情绪

    寻找问题

    直面问题

    解决问题

    结语

    老师引导学生作答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一直是一个挑战。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综合素质,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当问及丰老师对于“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丰老师提出“语言学习的重点是大量的阅读”,学生们不仅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需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为此,她建议学生们不要局限于完成课堂学习和课程考核,应充分利用优质线上学习平台、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资源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应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涉猎范围,逐步提升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无论是学习综合英语还是其他学科,都不能忽视语境问题。任何语言都不是发生在真空中。”语言运用更需要考虑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语境等因素。与此同时,丰老师还特别强调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她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和交流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应有畏难情绪,要勇于寻找问题,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

    学用相长

    丰老师的课堂

    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问题,丰老师提出了一个关键词―“apply”。她强调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英专学生要善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语境和真实交际。”她认为学生应该摆脱机械式学习、摈弃应试教育观念。她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举例,在课堂上设置具体语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及实战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语言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靠纸面上的知识输入,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和应用,“我们要将知识融入实践,避免出现知识增加了,智慧却没有随之增加的现象。”




    结语

    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丰海利老师深感社会赋予自己的使命之神圣与责任之重大,始终以旺盛的工作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日常中点点滴滴的工作;以语言为媒,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实践,培根铸魂,育人养心。她深知,教育是一项终身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不断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精益求精,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突破自我。



    丰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已有15年的工作经历。她提到刚入职时传帮带的梁玉老师曾告诉她,“年轻人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这一教诲深深地触动了丰老师,她牢记于心,并一直以此为准则做人做事。对于青年教师应如何发展自己,丰老师强调,“青年教师必须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多向前辈、同行请教,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断追求进步。”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和讲座活动,积极参与并支持学院的各项教学和行政工作,“不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多做事、多参与,才能学得多、成长得快,要抓住一切让自己成长起来的机会,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底色。”

    丰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已有15年的工作经历。她提到刚入职时传帮带的梁玉老师曾告诉她,“年轻人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这一教诲深深地触动了丰老师,她牢记于心,并一直以此为准则做人做事。对于青年教师应如何发展自己,丰老师强调,“青年教师必须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多向前辈、同行请教,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断追求进步。”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和讲座活动,积极参与并支持学院的各项教学和行政工作,“不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多做事、多参与,才能学得多、成长得快,要抓住一切让自己成长起来的机会,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底色。”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区 邮编:5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