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海南省琼海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突出重点补短板,创新模式强弱项,务实重干、积极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国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琼海方案”。
为更好地了解海南省琼海市各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琼台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林先曜、韩雁丽及王应祥三人在杨海燕副院长的指导下,成立了社会实践团队“琼海美丽乡村建设调研团”,并于2023年2月前往琼海市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践调研活动,与当地村民、游客、村支书等进行了深度交流。
2017年,在琼海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博鳌镇沙美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持续推进村庄农旅融合,并采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统一生产与经营,鼓励发展民宿、农家餐饮等农村特色产业,与当地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创业的致富梦想。
随后,调研团队一行来到了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据村民们介绍,在过去,排港村的村民主要以出海打渔为生,自美丽乡村建设后,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自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据了解,2017年,琼海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镇千村”的决策部署,启动排港“美丽渔村”的建设。2018年9月,潭门镇排港村被评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在美丽渔村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保护和提升传统渔村古村落、展示渔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发展休闲渔业,采用“公司+村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促进渔民转型转产发展。
调研资料显示,在美丽渔村建设过程中,排港村也发展了许多第三产业,如酒吧、民宿、会客厅、赶海体验基地等,通过积极推进渔业转型,坚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等模式,使潭门镇从单纯的传统渔业捕捞小镇转型成为以海洋渔业、休闲旅游、海鲜餐饮等第三产业为支持的特色风情旅游小镇。
最后,调研团队一行来到位于琼海市大路镇的世界热带水果之窗。
项目总经理王俏向调研团队介绍,自2018年以来,在琼海市大路镇委、镇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园区基地提供了10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其中9名贫困家庭成员在园区稳定务工,平均月薪达2500元。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为种植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合作社组织种植和回收,有106户脱贫户以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参与项目中。通过种植这些新奇的热带水果,大路镇湖仔村的村民们也种出了许多生活新变化。
近年来,沙美村、排港村、世界热带水果之窗等地,成为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嘉宾休闲会谈、茶叙、田园漫步的“美丽乡村会客厅”,在如画的环境中、轻松的氛围里,嘉宾们谈笑间共商合作事宜,共享发展新机遇。这些美丽乡村作为博鳌亚洲论坛“会客厅”,也承担着接待论坛来宾的功能。
为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了解博鳌、了解中国,共青团琼海市委连续两年面向我院学生开放招募“博鳌亚洲论坛美丽乡村中英文双语志愿讲解员”。我院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结合专业知识,运用专业能力,在论坛来宾接待服务中大展风采,将博鳌故事、海南故事、中国故事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娓娓道来。
2023年,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新时代青年必须作出无愧于民族与时代的努力。外语教育者和学习者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探索用外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最佳方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践习近平的全球文明思想,贡献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