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琼台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2班王泽,2024年毕业后报名国家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汉语志愿者项目,赴尼泊尔担任国际汉语志愿者。在出色完成第一任期工作任务后,现在已经开启了第二任期的工作和生活。回想起在母校读书的日子,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还有老师教给我的教学方法,现在都成了我在尼泊尔教学的好帮手。今天,想把我在尼泊尔的教学经历分享给学弟学妹们,愿这些故事能为大家的逐梦之路点亮一盏灯。

初到尼泊尔时,我心里满是忐忑:担心语言不通影响教学,害怕文化差异让沟通受阻。可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用生涩的中文说 “老师好” 时,所有的不安瞬间被治愈。

日常教学中,我不仅要带着孩子们认读汉字、练习对话,更想让他们感受到中文背后的文化温度 —— 讲 端午节 的故事时,他们会睁大眼睛追问 “屈原真的能听到我们在吃粽子吗”;教 “春节” 相关词汇时,大家会兴奋地分享自己国家的节日习俗。而课堂之外的时光,更是让我收获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感动。



这一年多里,我和学生们一起闯过了不少 “关卡”:筹备 2025 年度 “汉语桥” 小学生中文秀和中学生中文比赛时,我们一起修改台词、设计动作,孩子们从一开始的紧张忘词,到后来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展示;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 “大使杯” 中文演讲比赛时,我陪着他们一遍遍打磨演讲稿,听他们用中文讲述中尼友好的小故事,那一刻,我真切地觉得中文成了最温暖的桥梁;我们还一起参与了 “我心中的中国” 绘画比赛,孩子们握着彩笔,认真地把从课堂上听到的长城、熊猫、故宫画进画里,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着对中国的向往;尼泊尔中小学唱歌比赛上,孩子们用中文演唱《奉献》、《妈妈我爱你》、《骊歌》等歌曲,那一刻的喜悦胜过自己获奖。








最难忘的是尼泊尔舞蹈大赛,我和学生们一起练习舞蹈《唐宫夜宴》。排练时大家常常汗流浃背,却没人喊累。舞台上,孩子们高髻华服,随古乐翩跹,带观众梦回千年大唐。当评委宣布我们获得二等奖,孩子们捧着奖状扑进我怀里时,我突然懂了:这场跨越国界的中文教育,从来不是我单方面的付出,而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旅程。




现在,我还带着 20 多名学生备战 YCT(中小学生汉语考试),另有 1 名学生在冲刺 HSK(汉语水平考试)。看着他们从 “我不会” 到 “我能行”,从磕磕绊绊说句子到流畅读短文,我越发坚信,我们这些中文教育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搭建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阶梯。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我没经验,能做好吗?”“去陌生的国家,会不会很难适应?” 其实我当初也有过同样的顾虑,但真正走过来才发现,那些看似困难的挑战,最后都会变成成长的勋章。当你看到学生因为学会一个汉字而欢呼,因为能用中文表达心意而自豪时,所有的辛苦都会变成满满的成就感。当你勇敢迈出第一步,等待你的会是远超预期的收获。
期待在未来的国际中文教育舞台上,看到更多外院学子的身影,让我们一起用中文连接世界,用热爱点亮梦想!


